春秋战国”时期属于周朝,“春秋”与“战国”分别属于两个历史阶段,它们都属于历史上的“东周”。周朝共有将近八百年的历史,前面两百多年是西周时期,西周灭亡后,东周存在了五百余年。不过这五百多年,东周天子并不好过,因为东周的天子,已经无法再号令天下诸侯,周室开始衰微。

春秋战国时期有吴国、越国、晋国、秦国、楚国等朝代。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,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。
吴国(公元前12世纪―公元前473年),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,也叫勾吴、工吴、攻吾、大吴、天吴、皇吴。
越国(公元前2032年—公元前222年),处东南扬州之地,是中国夏商、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。
晋国(前1033年—前349年),周朝的诸侯国,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,姬姓晋氏,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,周成王姬诵之弟。国号初为唐,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。被左丘明的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、《国语·郑语》和司马迁的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。
秦国(前770年—前207年),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,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(蜚廉)之子恶来之后。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,颇受商朝重视,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。
楚国(前1115年—前223年)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,国君为芈姓、熊氏。周成王时期,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,建立楚国。
春秋战国时期,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。
春秋时期,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, 促使井田制瓦解, 引起奴隶制逐惭瓦解。
战国时期,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,各诸侯国先后变法,使封建制得到确立。
②政治上,呈现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。
春秋以来,周王室日益衰微,一些大诸侯国为争夺霸权,不断进行兼并战争,出现了"春秋五霸"和"战国七雄"。
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,为以后秦灭六国奠定基础。
③经济上,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。
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战国时期, 出现了都江堰、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。
冶铁和煮盐为主的手工业很发达, 丝麻织品和漆器等手工艺品很精美。
商业也兴盛起来, 临淄、邯郸、大梁、郢等发展为新兴的封建城市。
④思想文化上,社会转型,反映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,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。
生态意识文明、生态制度文明、生...
我国政治制度的特定用语,指我国...
我国的民族政策是:坚持民族平等...
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包括:法治国...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1970年4月24日...
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标志是1978年中...
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,但是...
党的十九大的主题,鲜明回答了党...
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...
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周朝,春秋与战...
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...
政治的知识点是很多的,为了帮助...
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...
2017年10月,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...
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经济可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