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。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,共294卷,历时十九年完成。《资治通鉴》,简称“通鉴”,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,共294卷,历时19年告成。它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写起,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。

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。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,共294卷,历时十九年完成。
《资治通鉴》,简称“通鉴”,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,共294卷,历时19年告成。它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写起,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征淮南停笔,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。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,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司马光创作的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,不仅重新使通史的地位恢复,改变了断代史逐步走向格式化,丧失研究历史学作用的困境,也是对中国历史学发展再次起推动作用。不仅衍生出长编、辑览、纪事本末、考异、纲目等新体裁,就是本身的续书、注书、论书也足以开创史学先河。
司马光作为政治家、时代巨人的很多先进思想体现在书中,很多进步的史学观也体现在书中。司马光继承习凿齿以统一为正统的进步史学观,也倡导以“国家兴衰,生民休戚”为史学研究基础,被陈亮作为河洛群贤研究“天理人欲”的重要内容。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
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资治通鉴写的是从秦朝到唐朝的历史。
《资治通鉴》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、刘怒、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史书,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,探讨了秦、汉、晋、隋、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、魏蜀吴三国、五胡十六国、南北朝、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,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、待人处世之道,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悲欢。
生态意识文明、生态制度文明、生...
我国政治制度的特定用语,指我国...
我国的民族政策是:坚持民族平等...
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包括:法治国...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1970年4月24日...
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标志是1978年中...
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,但是...
党的十九大的主题,鲜明回答了党...
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...
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周朝,春秋与战...
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...
政治的知识点是很多的,为了帮助...
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...
2017年10月,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...
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经济可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