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“自强”、“求富”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、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。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,但是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。

1、以“自强”为旗号,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,创办新式军事工业,训练新式海陆军,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。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,除此以外,还有福州船政局、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。
2、以“求富”为旗号,兴办轮船、铁路、电报、邮政、采矿、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。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“轮船招商局”。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。
3、创办新式学校,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,培养翻译人才、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。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,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。
1、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,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。
2、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。
3、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。
4、洋务运动促使国防的近代化。
李鸿章
李鸿章(1823年2月15日——1901年11月7日),本名章铜,字渐甫、子黻,号少荃,晚年自号仪叟,别号省心,安徽合肥人,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、外交家、军事将领。世人多称“李中堂”,又称“李二先生”、“李傅相”、“李文忠”。
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与曾国藩、张之洞、左宗棠并称为“中兴四大名臣”,慈禧太后视为“辅佐中兴,削平大难”及“匡济艰难,辑和中外”之人。同时西方有视之为“当世三杰”者。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,加之个人贪腐、决策失误等问题,也招致诸多批评。
张之洞
张之洞(1837年9月2日-1909年10月4日),字孝达,时任总督,称“帅”,故时人皆呼之为“张香帅”,晚清名臣、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。
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,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。后世将其与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政治上,他主张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。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、大冶铁矿、湖北枪炮厂等。
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...
抗美援朝的原因:出兵朝鲜,可以...
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...
明治维新是日本在封建社会向资本...
《黄埔条约》是在1844年10月24日清...
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...
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...
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...
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...
高僧鉴真,不畏艰险,东渡日本,...
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...
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...
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...
甲午中日战争,是指19世纪末日本...
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...